时常想念母亲,不知道为什么。
时常想念母亲,不知道如何去表达。
前段时间到外地去工作,来回途中都有幸乘坐飞机。在万米高空,蓝天如翠,白云似锦,我的脑海里却一直不由自主地浮现着她老人家的身影:满脸的皱纹、干瘦的身体以及那副驼背的身躯。
母亲今年六十八了,虚岁。或许因为世代是农民的缘故,母亲一直用虚岁,我们这些孩子也是。记得那年回家过节,母亲对人说我四十多了。我蓦地一惊:自己还是孩子,难道也已跨入不惑之年?而屈指一算,的确已经步入中年。
原先工作之余,生活之闲,愿意到河边走走,看绿色满眼,看鲜花映面,看水波含情,看鱼儿戏游,享受大自然那无私的馈赠。而今,看到那些在河边漫步的老人们谈天说地,看护孩孙,尽享天伦之乐,我不禁想起在远方劳作的母亲,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陪伴她老人家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散一回儿步、说一回儿话、叙一回儿情。
母亲在家已经不能种地了,但菜园还是要管理。那一两分菜园,仿佛就是她老人家生活的依托,栽种、浇水、施肥、捉虫、看护、收获,一份沉甸甸的希望,一份甜滋滋的喜悦。我每次回家,母亲总想让我捎点儿菜回来吃,但我在家已经吃得很上心了,我想象不出母亲那满脸的汗水、满脚的泥巴,我想象不出她老人家怎样用蹒跚的脚步,去丈量那段虽然不到二里长的小路。
曾想把母亲接到身边生活一段时间,然而,一想到城里并非是她老人家的乐园,心里深觉悲楚而不安。母亲几十年来身体一直不太好,腰痛、腿痛、头痛时而有之,爬六层楼恐怕没人搀扶不行,即使有人在身边也要歇息三四次吧!与山区农村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的城市生活,让母亲望而生畏、望而却步。那栋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拥有的面积不大的房子,在她老人家看来无异于鸟笼;那宽敞的公路、高耸的楼阁、如潮的人流,在她老人家看来无异于困境。作为孩子,我不忍心看着母亲委曲求全,不忍心让她老人家收拢她那苍老的翅膀。
于是,逢年过节,如果不能回到母亲身边,我端起的酒杯好似滴入了涩涩的泪水。我在默默地祝福她老人家身体安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元宝样儿的水饺还是母亲教我们包的,那热热的蒸气似乎幻化出母亲辛劳的模样。在这个小家庭里,我是主导;在母亲那个大家庭里,我是孩子。记得那年回家,母亲在忙着切萝卜干,我坐在不大的院子里看着那熟悉的一花一木:低矮的小草屋、老黄的小车子、一把铁锨、一把锄头、一把镢头,还有一口缸、一垛柴草、几根木头、几根竹子。不知为什么,我心是那样的平静,母亲是那样的安详。好似一幅画儿,静止了一秒历史,传承着无尽的希翼。
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压力,让我时时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当我出差在外,于夜晚静谧之时,望着窗外那闪亮的星星以及那无垠的夜空,抑或倾听那清脆的雨声、如织的风声,我在茫茫地思索着什么。没有了父亲的相伴,我不知道母亲这几十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想象不出她老人家是如何艰辛地将我们几个抚养成人,而最终苍老了自己、消瘦了身体、奉献了年华。我们相继离开母亲到远方工作,她老人家反而更慈祥、更温暖了,这似乎也在无言地教导我如何更有价值地去努力走好自己的人生。
总忘不了几十年前的那一天,母亲用一毛钱买了五根即将化尽的冰棍,让我们快去吃、快去尝;总忘不了十几年前的那一天,母亲劳累地坐在田间地头上,让我们带点儿饭给她吃,我们捎给她的只是两个地瓜、一块咸菜、一桶凉水;总忘不了每次探家时,母亲做的那可口的饭菜;总忘不了我们返回时,母亲那慈爱的叮咛、那越来越远的瘦小的身躯模糊了我的眼睛……
百善孝为先,孝乃福之源。我感知过,我困惑过,我清醒过。我曾想以自己几十年的阅历去读懂母亲,曾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的孝心去感谢母亲,曾想大声地告诉母亲你儿子已经长大了。然而我却没能做到这些,我做到的只是窥到了她老人家对孝心的释义:“你在外面遵纪守法,你就尽到孝心了;你在外面努力工作,你就尽到孝心了;你的家庭安全健康、和谐快乐,你就尽到孝心了;你有空儿能回来看看家乡,你就尽到孝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