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GU范文】
在电影和书中经常提到82年的红酒,据说那一年的红酒特别醇,卖得也特别贵。因为那年年份很好,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酿造的酒的品质好。这个经典让我好奇去翻看有关82年的资料,这个好年份与我有很大关系,我翻开了《日志中国》:
82年,15岁的华裔美国儿童秦志斌创造了一个奇迹,考上了剑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在这件事的刺激下,中国也开始了自己的神童培养计划。
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一人夺得共7个比赛项目中的6枚金牌,这在体操史上尚属首次,这使他的名字——李宁,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
82年1月1日,中国的农村酿造了一个奇迹,影响了中国农村改革以至整个中国改革的进程,这个奇迹源于一份文件——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纪要》指出: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82年,一位母亲怀胎十月后,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在南中国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多年以后长成了作为中国时代先锋的、朝气蓬勃的80后的一员,那个新的生命是我。这是《日志中国》里没有记录的。
82年是充满奇迹的一年,出生对于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所以我的出生对于我来说也是个奇迹。我出生在82年2月19日,这个日子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日子。
1979年2月19日的《人民日报》第2版以《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为题,报道了**省中山县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黄新文一家,一九七八年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一万零七百多元,扣除家庭副业的成本,纯收入为五千九百多元。最后群众认为黄新文一家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大,个人收入多,根本不是什么“资本主义”,他走的路子不仅没有错,而且应该受到赞扬和鼓励。我想这是引发讨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开端。
1992年的2月19日,小平第二次巡视中国南方的日子的其中一天,这一次的南巡推动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改变了整个中国。
1997年2月19日,深圳渔民村前村长邓志标说:“我们本是水上人家,当时感觉就像我们的船没了舵手。”因为这一天,他从村委会的收音机里得知邓小平去世的消息。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送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但同时也送走了一位伟大的设计师,设计了中国宏伟发展蓝图的大师,中国乃至世界震颤了。
当我在《日志中国》里看到这些日子、这些事件时,是那么的惊讶,自己的出生、成长居然与整个中国的改革、发展有如此多的巧合,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有许多联系更恰如其分,千丝万缕的联系。
吾生何幸,生于八零后!何等幸运,远离了先辈们洒热血、抛头颅岁月的烽烟!吾生何幸,记忆里没有动乱疯狂年代的印痕!
被七零年代甩在了后面,然后搭上了八零头班车。中国的改革萌芽于七零的尾巴,始于八零的开头,飞跃于九零年代,走到今天,辉煌的成绩让世人瞩目;我孕育于七零的尾巴,出生于八零的开头,茁壮地成长在九零年代,长到今天,虽然不帅,可至少也是一个令人认为有作为的青年。
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不堪,82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不去翻看历史,我是不知道的,比如,82年,家乡发了大水,县城水淹,我记忆里连那一年的水滴都没有,当年的雷声是否跟今天的相同,我想我是不能分辨的。但是,记忆里能存留的生活场景跟今天的情景对比,是否不同,我是能很清楚地知道的。
比如干农活。先提提包干到户,这个包干到户具体是怎么一个过程,我记忆里是没有的,都是奶奶口头上挂着的一句:“包干到户以前,我们天天去挣工分,那个辛苦啊……后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了,日子才好起来,辛苦也有了价值!”让我知道了农民是赞同包干到户的,今天看来也是党正确而伟大的一项举措。“那个辛苦”是我体验不到的,“那个辛苦”里还夹杂些无奈吧。我记得的是在农忙的时候,几家人轮着互相帮忙播种,插秧,忙得不亦乐乎。这个过程里还有施肥,除虫,而我能做的是给田里放水,这个活也重要,也常常被大人欺负,要跟大人做斗争,要耍些小孩子的狡猾,在跟他们争水源的时候,遇到凶恶人物,不敢正面冲突,于是采取迂回战术,大人走了,自己跑回去堵去他田里的水,放自己田里,他回来,自己就跑。有时被逮到,也就据理力争,学着协商解决,但是结果都是得自家大人出面。后来村里集中协商,分配时段解决用水灌溉,这个活儿才没那么复杂。这些或许都反映了一种解放。夏收了,秋收了,晒好了稻谷,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大人去缴纳公粮,大人脸上滴着汗珠,自己晒出了汗珠。这些在当时显得有些苦涩,可是现在在记忆里找寻到这些片段的时候,却浸润着一种井水般的甘甜。现在的我虽已久不事农桑,但看到农民种田不但不用缴纳公粮,而且还有补贴,心里的高兴劲儿也是跟他们一样的,要知道,这在那时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啊。
长大了,读书了,小学学费300多,到了初中,600多,每到开学,是我揪心的日子,也是家人揪心的日子。今天算来,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天文数字,那时父亲的工资才70多块,供我读书一家人要怎么节省啊。我不知道到最后家人是如何筹齐那些学费的,我只知道自己很不懂事,知道没交够学费的时候死要面子不肯去学校,但又很懂事,从小学到初中到师范,我都很勤奋地念书,期末总能看到家人舒心而骄傲的笑。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都不用缴交学费了,这是我那时做梦都想的事啊,要知道,我因学费高家里负担不起而没进过高中,没念过大学,这一直是我心里一个解不开的结。
衣食住行就不用去提了。
历史走到今天,伟人的脚步声还在南中国放旷地回响着,中国日志式地纪录了伟人们踏出的每一步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人侧目、惊叹。
97的香港、99的澳门、20xx的奥运……见证了一个东方强国的崛起。见证的过程中,我一直带点遗憾,因为我97的时候没在香港,99的时候没在澳门,08的时候也没在北京。然而今天一位同事的话让我释怀了,甚或顿悟了。今天公元20xx年7月22日,遇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我们这里只能看到偏食,我说真遗憾,错过了这五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同事说,你哪里错过了?不管你看到不看到,你都亲历了这次奇观,它确实地发生了啊。
是啊,生于今日之中国,身为今日中国的青年,我真实地成长在祖国母亲的怀抱,祖国现在经历的,自己也在经历啊,就像今年的60国庆,也不一定要去到北京,我同样可以为做过母亲送上一句赞美,一份祝福,我就在国之中,国之大庆,我也大庆。
引一句先辈的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自己的命运从来都不会跟祖国的命运脱离,我的1982,祖国的1982,不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1982就是祖国的1982,祖国繁荣富强,我就幸福快乐!
县委实践办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中国的1982 我的1982在电影和书中经常提到82年的红酒,据说那一年的红酒特别醇,卖得也特别贵。因为那年年份很好,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酿造的酒的品质好。这个经典让我好奇去翻看有关82年的资料,这个好年份与我有很大关系,我翻开了《日志中国》:
82年,15岁的华裔美国儿童秦志斌创造了一个奇迹,考上了剑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在这件事的刺激下,中国也开始了自己的神童培养计划。
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一人夺得共7个比赛项目中的6枚金牌,这在体操史上尚属首次,这使他的名字——李宁,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
82年1月1日,中国的农村酿造了一个奇迹,影响了中国农村改革以至整个中国改革的进程,这个奇迹源于一份文件——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纪要》指出: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82年,一位母亲怀胎十月后,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在南中国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多年以后长成了作为中国时代先锋的、朝气蓬勃的80后的一员,那个新的生命是我。这是《日志中国》里没有记录的。
82年是充满奇迹的一年,出生对于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所以我的出生对于我来说也是个奇迹。我出生在82年2月19日,这个日子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日子。
1979年2月19日的《人民日报》第2版以《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为题,报道了**省中山县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黄新文一家,一九七八年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一万零七百多元,扣除家庭副业的成本,纯收入为五千九百多元。最后群众认为黄新文一家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大,个人收入多,根本不是什么“资本主义”,他走的路子不仅没有错,而且应该受到赞扬和鼓励。我想这是引发讨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开端。
1992年的2月19日,小平第二次巡视中国南方的日子的其中一天,这一次的南巡推动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改变了整个中国。
1997年2月19日,深圳渔民村前村长邓志标说:“我们本是水上人家,当时感觉就像我们的船没了舵手。”因为这一天,他从村委会的收音机里得知邓小平去世的消息。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送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但同时也送走了一位伟大的设计师,设计了中国宏伟发展蓝图的大师,中国乃至世界震颤了。
当我在《日志中国》里看到这些日子、这些事件时,是那么的惊讶,自己的出生、成长居然与整个中国的改革、发展有如此多的巧合,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有许多联系更恰如其分,千丝万缕的联系。
吾生何幸,生于八零后!何等幸运,远离了先辈们洒热血、抛头颅岁月的烽烟!吾生何幸,记忆里没有动乱疯狂年代的印痕!
被七零年代甩在了后面,然后搭上了八零头班车。中国的改革萌芽于七零的尾巴,始于八零的开头,飞跃于九零年代,走到今天,辉煌的成绩让世人瞩目;我孕育于七零的尾巴,出生于八零的开头,茁壮地成长在九零年代,长到今天,虽然不帅,可至少也是一个令人认为有作为的青年。
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不堪,82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不去翻看历史,我是不知道的,比如,82年,家乡发了大水,县城水淹,我记忆里连那一年的水滴都没有,当年的雷声是否跟今天的相同,我想我是不能分辨的。但是,记忆里能存留的生活场景跟今天的情景对比,是否不同,我是能很清楚地知道的。
比如干农活。先提提包干到户,这个包干到户具体是怎么一个过程,我记忆里是没有的,都是奶奶口头上挂着的一句:“包干到户以前,我们天天去挣工分,那个辛苦啊……后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了,日子才好起来,辛苦也有了价值!”让我知道了农民是赞同包干到户的,今天看来也是党正确而伟大的一项举措。“那个辛苦”是我体验不到的,“那个辛苦”里还夹杂些无奈吧。我记得的是在农忙的时候,几家人轮着互相帮忙播种,插秧,忙得不亦乐乎。这个过程里还有施肥,除虫,而我能做的是给田里放水,这个活也重要,也常常被大人欺负,要跟大人做斗争,要耍些小孩子的狡猾,在跟他们争水源的时候,遇到凶恶人物,不敢正面冲突,于是采取迂回战术,大人走了,自己跑回去堵去他田里的水,放自己田里,他回来,自己就跑。有时被逮到,也就据理力争,学着协商解决,但是结果都是得自家大人出面。后来村里集中协商,分配时段解决用水灌溉,这个活儿才没那么复杂。这些或许都反映了一种解放。夏收了,秋收了,晒好了稻谷,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大人去缴纳公粮,大人脸上滴着汗珠,自己晒出了汗珠。这些在当时显得有些苦涩,可是现在在记忆里找寻到这些片段的时候,却浸润着一种井水般的甘甜。现在的我虽已久不事农桑,但看到农民种田不但不用缴纳公粮,而且还有补贴,心里的高兴劲儿也是跟他们一样的,要知道,这在那时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啊。
长大了,读书了,小学学费300多,到了初中,600多,每到开学,是我揪心的日子,也是家人揪心的日子。今天算来,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天文数字,那时父亲的工资才70多块,供我读书一家人要怎么节省啊。我不知道到最后家人是如何筹齐那些学费的,我只知道自己很不懂事,知道没交够学费的时候死要面子不肯去学校,但又很懂事,从小学到初中到师范,我都很勤奋地念书,期末总能看到家人舒心而骄傲的笑。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都不用缴交学费了,这是我那时做梦都想的事啊,要知道,我因学费高家里负担不起而没进过高中,没念过大学,这一直是我心里一个解不开的结。
衣食住行就不用去提了。
历史走到今天,伟人的脚步声还在南中国放旷地回响着,中国日志式地纪录了伟人们踏出的每一步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人侧目、惊叹。
97的香港、99的澳门、20xx的奥运……见证了一个东方强国的崛起。见证的过程中,我一直带点遗憾,因为我97的时候没在香港,99的时候没在澳门,08的时候也没在北京。然而今天一位同事的话让我释怀了,甚或顿悟了。今天公元20xx年7月22日,遇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我们这里只能看到偏食,我说真遗憾,错过了这五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同事说,你哪里错过了?不管你看到不看到,你都亲历了这次奇观,它确实地发生了啊。
是啊,生于今日之中国,身为今日中国的青年,我真实地成长在祖国母亲的怀抱,祖国现在经历的,自己也在经历啊,就像今年的60国庆,也不一定要去到北京,我同样可以为做过母亲送上一句赞美,一份祝福,我就在国之中,国之大庆,我也大庆。
引一句先辈的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自己的命运从来都不会跟祖国的命运脱离,我的1982,祖国的1982,不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1982就是祖国的1982,祖国繁荣富强,我就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