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身份讲良心 珍重感情求作为 ——“责任重于泰山”之我见 桥头镇副镇长 田杰才 “责任重于泰山”这个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话题,你用心体会,仔细品味,便能觉得,它充满了浓烈的人情味。 “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应做的份内事。是指特定对象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他人及组织应承担的义务和使命。责任因特定对象具备的身份不同而不同;也因特定对象所处的阶段不同而不同;更因特定对象相互的感情不同而不同。 责任为什么重于泰山,它的人情味在哪里? 一、 责任是身份的凸现 人们进入社会,就逐步具有各种身份。在家,或是子女,或是父母;在外,或是员工,或是领导。身份一经确立,就具备了相应的权利。同时,也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身份不同,权利不同,责任也就不同。身为父母,哺育子女成人应是责任;作为子女,赡养、孝敬老人便是责任;身为领导,为单位生存、发展而操劳也是责任;作为员工,干好具体的工作同是责任。身份具有多重性,责任同样具有多重性。在全市争创省计生工作示范市的关键时刻,鲁正凤同志惨遭突如其来的失子之痛。痛苦面前,她没有忘记做母亲的责任,更没有忘记自己是妇代会主任,在为儿子速速料理丧事后,立即全身心投入创验工作中。多么可歌的深明大义,多么可敬的顾全大局,多么可贵的尽职尽责。我们党员干部都能像鲁正凤那样,工作就一定能干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一定能辉煌。 因此,当党和人民信任我们,给了我们一定的权力和责任时,我们就应该牢记自己的身份,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二、 责任是良心的显现 纵观人类,大凡能把“替别人作想,帮别人谋利”,当作自己份内事的人,就是讲良心的人。父母,不管生存条件多么差,也能不畏艰难、含辛茹苦把子女哺育成人;子女,不管父母多么年老无能、体弱多病,也能尽力孝敬、赡养、直至送终。没有强迫,也没有要求,就是有一颗良心。张云泉同志如果没有一颗善待普通百姓的良心,他能默默无闻二十多年,不辞劳苦,奉献在信访岗位?又怎么能把群众当亲人,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更怎么能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到处奔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因此,每个人,尤其党员、干部,只要讲良心就能懂得该如何尽好应尽的责任。 三、 责任是感情的体现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能孤立地存在,总要与周围的人及组织有着各种关系,这种关系便是感情。人们相互之间感情越深厚,责任感就越强烈;感情越浅薄,责任感就越淡泊;两者毫无感情,责任就无从谈起。有的干部,为了家人,亲友以权谋私、徇情枉法、胆大妄为,而面对基层和群众的困难,却总推三阻四,不闻不问,该为不为。为什么?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家人、亲友和他有感情,给他直接受益的主体明确,值得他为之付出;而基层和群众对他的信任,组织给他的权力,由于主体抽象,总把“主人”、“公仆”的关系颠倒。对群众他哪里有感情可言?孔繁森同志为了西藏的进步和发展。不仅放弃了家人的利益,就连自己的前途也全然不顾。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援藏干部,凭着一颗对党和西藏人民的良心,服从组织安排,三次进藏,务实工作,直至献出生命,其所作所为自然流露出他对党和西藏人民的深厚感情。相形之下,他是多么的崇高、伟大! 因此,作为“为官一任”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要时刻不忘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应该对党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视党和人民为父母,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真正负起“造福一方”的责任。 四、责任是作为的展现 讲良心、重感情的人,未必都能尽好责任。要真正尽好责任,还得有所作为。有心无能,不会作为;有能无心,不肯作为;有心有能,才能有所作为。张云泉同志接待了那么多上访群众,多少受伤的心灵在他苦口婆心下悄然地抚平;多少百姓的困难在他匆忙奔波中得到了解决。如果张云泉同志面对群众,虽讲良心,也重感情,而不作为,那只能是口头慈善家,就不可能如此赢得群众的信赖和爱戴。 因此,讲责任,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行动上。以尽心尽力实现有所作为。以有所作为说明切实负起了责任。 综上所述,责任集身份、良心、感情、作为于一体。你是否能掂量出它沉甸甸的份量?你难道嗅不出它浓烈的人情味? “责任重于泰山”就是要求我们牢记身份、多讲良心、珍重感情、有所作为。这也应该成为衡量我们能否切实负起责任的准绳。 当我们真正体会到“责任重于泰山”浓烈的人情味时,我们便会扪心自问:作为党员干部,在全市人民富民创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我到底有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到底有没有讲究良心?到底有没有珍重感情?到底有没有尽力所为?考虑了这四个方面,我们就能将“责任”问题迎刃而解。
责任重于泰山”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