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去产能政策的解读:企业和政府应达成一致
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并成为了当前乃至今后困扰煤炭行业的最大难题。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限制产能的政策,如《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的通知》(国能煤炭〔2013〕47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发改电〔2014〕226号),同时,由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牵头召开了40多次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基本上每次会议都有限制产能的议题,但从下半年煤炭市场开始下滑,至今产能过剩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遏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政府和企业对于产能过剩的理解不一致。因此,对国家去产能政策的解读达成一致是我们做好“去什么”“怎么去”的基础。
今年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对今后一个时期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煤炭企业实现脱困发展提出要求、明确任务并作出部署。从企业角度来讲,“去产能”,首先要“去掉”过剩产能中的落后产能,比如淘汰在资源规模、技术、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不符合标准的煤矿,其次要“去掉”劣质煤的产能,对不符合商品煤质量管理有关规定的高硫、高灰煤应限制生产。
二、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调控职能
(一)淘汰过剩产能中的落后产能
《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化解产能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探索保留产能与退出产能适度挂钩。因此,化解产能过剩应分类分步实施,首先要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安全措施差、安全投入不足的“僵尸企业”,想方设法有序退出。综合考虑退出企业及煤炭职工的历史贡献,出台煤矿落后产能退出的配套支持政策,妥善解决人员分流和社保兜底问题,建立常态化的产能退出机制。
(二)按照“存去挂钩”的原则,对现有产能进行重新确定
“去产能”应该重点淘汰过剩产能中的落后产能,保留和扩大先进产能,而不应该实行“一刀切”。《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探索实行煤炭行业“存去挂钩”。按照该原则,在适当压缩小煤矿产能的基础上,对资源赋存条件好、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的大型生产矿井,重新核定产能,达到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压减部分现有产能的目的。
我区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较好,特别是鄂尔多斯地区,经过三年攻坚战,煤矿产能全部在30万吨/年以上,机械化率95%,居全国领先水平。因此,要按照煤炭行业“存去挂钩”的原则,对符合国家及自治区有关标准、资源赋存条件好、安全生产有保障、综合实力较强的煤炭企业,重新确定产能。
(三)加快现代新型煤化工项目审批进度,支持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
基于我国能源结构现状,沿着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方向,加大煤炭转化力度、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扩大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能够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率和附加值,实现煤炭由传统燃料向工业原料的转化,对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以及“去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作为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领跑者,经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示范,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的标杆效应逐渐显现、关键技术渐趋成熟,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十三五”期间,按照“8337”发展思路,希望自治区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示范成功、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煤炭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期构建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促进新型煤化工健康可持续发展,消化部分煤炭过剩产能。
三、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积极挖掘内生动力
(一)加强经营管理,实现生产高效集约
煤炭企业突破困境,煤炭生产必须坚持向集约高效型转变,走产业集中度高、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高保障的现代化之路,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品由粗放型向商品煤、精品煤定制生产转变、需求由客户导向型向客户全程参与的转变。
同时,煤炭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自治区有关规范煤矿生产能力的要求,通过优化生产组织,主动调整生产矿井产量和产品结构,加强煤炭洗选,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实现煤炭生产效益最大化。此外,要抓好产供销衔接,坚持以销定产,科学组织生产,提高产销率,降低库存量,增加企业效益,力争主要生产经营和效益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目前,简单的“限产保价”不可能达到控制产能的目的,而且在实行过程中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能在发展中解决此问题。煤炭深加工既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去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利于企业多元化发展。
传统煤炭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并加快发展高附加值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促进现有煤化工产品精细化、高端化、终端化、差异化发展。按照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照自身产业布局,伊泰未来的发展将围绕“煤炭”主业进行“两个转变”,即: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产运销为主、煤制油等其他产业为互补,转变为以煤炭产运销为依托、煤制油等煤炭深加工和清洁能源输出为主;发展方式由简单的扩产能、增产量的扩张型,转变为高科技含量、长产业链、高附加值的质量效益型。
(三)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煤炭企业要加大内部管理改革,通过开展降本增效措施,进行全过程成本管控,降低成本;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严格控制劳动用工总量、工资总额、管理人员数量;通过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通过深化薪酬分配制度,突出业绩和效率效益导向,将经营业绩作为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以伊泰集团为例,通过开展全员竞聘工作,对机构进行刚性瘦身,对管理人员进行精简,企业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总之,“去产能”是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用法治化和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地方政府加大对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的力度,出台符合我区实际的“去产能”政策;煤炭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通过创新促进煤炭产品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进而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