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乡镇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取得一定成绩。我们不断加强镇级财政建设、积极培植新财源、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乡镇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受传统监督管理和惯性思维模式影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认真开展乡镇财政监督情况的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乡镇财政 财务监督 资金
一、乡镇财政监督管理现状
1、乡镇财政监督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切实加强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按照省财政厅要求各乡镇财政所积极创建了规范化财政所。注重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突出职能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措施建设,大大提升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规范化财政所创建发现自身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对财政补助性资金动态监督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重视经办预算分配及预算执行等会计业务工作,忽视开展监督工作,监督目标仅限于本业务操作和规范管理,对预算执行效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要实行财政监督长效机制坚持下去,不能流于形式,应付一时检查,要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动态化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专款专用,确保补助资金安全规范,确保财政资金最大使用效益。
2、对村级财务监督力度不够
村级财务管理虽然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村级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村级财务监督是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村级财务公开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低保资金、高龄老人补贴补助资金等财政涉农惠农补贴政策宣传不够,资金发放张榜公示程度不够,虽然实行“村帐乡管”,表面上看理清了村级财务,加强了民主理财,规范了会计管理,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际上,单从账务上看,支出管理不规范。一是财务处理不严格规范。村级财务报销制度不规范,单据审核把关不严,白条或收据报销的现象非常普遍,招待费、务工补助费、甚至工程款等支出都用“白条子”入账。二是非生产性开支较大,收入少。生活费、会议费开支大,名目多;村级收入少,部分村的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出租、出售没有建立收入台账,造成村集体资产的流失;承包入股分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其他临时性收入等,不能保证资金安全。收不抵支,财务收支报账不及时,有些村甚至举债开支报销。
3、财政监督管理方式落后
主要是迎接各级各项检查,进行突击式事后监督检查,进行财政收支专项检查也仅仅是事后监督管理,对往年监督的多,对事前、事中监督管理的少。
二、乡镇财政监督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乡镇财政监督直接关系到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影响着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运行。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
在加强财政涉农惠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上,建立健全制度,加大涉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准确无误。定期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逐村对涉农惠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梳理检查,进行全面彻底的核查落实。将群众反映较强烈、敏感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村低保、五保补助资金发放情况通过公示栏张贴,设置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依法依规做好来信来访受理工作,做到事事有着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制定整改方案,写出整改报告,逐项检查验收。同时,走村入户明察暗访相结合,深入基层调研,查明核实。并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定期对救济救灾资金、农村低保补助资金、高龄资金、危房改造资金、优抚资金、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检查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
1、转变财政监督管理方式,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按照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要求,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监督管理的定性思维方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加强财政资金的审批、拨付程序的监督,层层把关层层负责,严格落实责任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面对新形势,理清新思路,不断加强对财经政策、会计业务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更好的为基层财政服务。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求每名财政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树立为政府理财、为群众服务的思想观念。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对经济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敏锐地把握经济形势,主动履行好财政职能,不断提升财政服务水平。
3、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工作能力
以学习促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抓好对各项财政涉农惠民实事落实的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管理职能作用,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深入开展好“大走访”活动,知民情、找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强力推进提升群众满意度。
4、严格预算收支管理
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严格落实综合预算,并按规定及时将所有收入缴入国库,加强规范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认真办理日常业务,严格预算支出审批程序,坚持原则办理业务。要求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支出,首先经镇主要领导同意,分管领导签署同意后,报镇长审批,最后到财政所办理资金的拨付手续,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当下,经济形势持续下滑,乡镇财政资金资金紧张情况下,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加强补助性资金监管
建立资金监管台账,扎实做好补助性资金的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实行动态化监督管理,涉农惠农专项资金一律通过“一卡通”发放,杜绝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保证了资金按期拨付并兑付到位。还通过走村入户明察暗访、查阅档案等形式,加大对涉农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通过举办村干部涉农惠农政策及会计业务培训班,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并定期进行村级财务审计,按照制订的村级考核实施细则,严格考核奖惩,评先树优,切实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纪检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由纪检委员和村监委成员,随时收集廉情信息,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实现对村级“党务、政务、财务”的一体化监督;向社会公布村级事务监督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随时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确保村级财务规范运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落实村务公开
一是要公开及时。村级财务情况要严格按照要求至少要每季度公布一次,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村集体资产去向、大额资金管理使用,根据需要要随时公开,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二是要内容具体。凡是上级和村民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都要按照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公开项目要具体到人、具体到项目,逐笔公开,不能遗漏和隐瞒。三是要程序规范。要按照上级有关财务公开规定,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财务公开流程,认真发挥村财务监督小组、镇财政所和经管站的三级会审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村民理财制度,健全“村务管理章程”和村规民约,使低保资金、高龄老人补助、救灾救济等涉农惠农资金发放情况等方面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2)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稳定的村级经费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力度,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由于实行了“村账乡管”,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村级违规收支行为得到控制,集体资产流失、铺张浪费现象得到遏制,有效减轻农民负担,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村级组织公共支出的合理保障机制,保证村级组织有效运转。
(3)抓好定期监督检查
针对村级财务监督,乡镇村级财务双代管中心人员很难全面了解掌握村级经济活动情况,只能对村里保障来的原始单据合规性进行审核,其真实性很难把握。因此,不但要在收支票据审核时要严格把关,还要定期到村社开展财务检查,加强对村级经济活动的监督。
(4)强化职能部门监督
财政、审计、纪委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作用,加强沟通与协调,加强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监督管理,加强对财政财务的管理和检查,逐步建立起各司其职、信息共享、查处追究的工作机制。财政部门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稽查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对财政财务的监督与管理,审计部门每年要根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加大跟踪监督力度,检查乡镇财务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处罚机制,督促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针对检查中的重大事项向同级政府报告,严格整改,严格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 张玉艳:县级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6).
[2] 刘国根:浅议县(市)区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与发展,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