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设计的智能示范船iDOLPHIN船型日前在上海正式亮相,这款“会思考”的智能船舶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标志着我国建造的全球真正意义上的首艘智能船舶进入设计建造阶段。
智能“基因”贯穿始终
38800吨智能船项目是中船集团创新计划的第一个民品项目。该项目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牵头,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等单位参加,以绿色海豚3880吨散货船为平台,实现智能示范船的实船建造。目前,38800吨智能船的合同设计和全船技术规格书已经完成,部分模块已经实现了实船试用试装。
据了解,智能船舶以“大数据”为基础,运用实时数据传输和汇集、大容量计算、数字建模、远程控制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船舶智能化的感知、判断分析以及决策和控制,从而更好地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及效率。
中船系统院平台系统研究所智能维护研究室工程师魏慕恒介绍说,中船集团的这一智能船研究项目将建立全船信息感知体系,实现全船各系统及设备的信息融合及共享;以全船数据为对象,通过智能管理与控制系统,使船舶具有自主分析、评估、预测及决策优化能力,实现船岸信息交互及船舶系统远程维护和升级;利用岸上资源对船舶进行监控、支持、管理、控制,提高船舶营运安全及效率。这艘船将不仅成为我国首艘智能船舶,也将成为全球首艘智能船舶。
造船大国“必争之地”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那些“通过机理做模型、通过阈值做监控、通过经验做管理”的传统模式已经慢慢被边缘化,非智能化的船舶将无法满足未来船东的要求。智能船舶决定了各国船舶工业在未来船舶市场的地位,因而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的“必争之地”。
据记者了解,为在智能船舶市场抢占先机,日本、韩国、中国及欧美国家的不少船级社、造船及船机企业均积极投身于智能船舶的研制。
日本船级社成立了海事业大数据中心,与IBM开发了相关软件,能通过收集机舱发动机、泵及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供设备优化和维修等建议;韩国现代重工则代表韩国智能船舶研发的最前沿。该公司与著名网络服务企业埃森哲合作,构筑将船舶、港口、海运、运载的货物、海陆货运物流等信息连为一体的智能船舶联网系统。
我国对智能船舶的研制速度近几年在加快。今年9月,中船系统研究院与招商局集团所属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开展“船舶智能化、航运智能化”战略合作的协议,探索大数据时代航运信息化之路。据悉,38800吨智能船将于9月开工,交付。
转型升级重要契机
目前,我国造船业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亟需建立创新优势的严峻挑战。而智能船舶作为船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完全可以作为我国船舶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而且智能船舶的研制还关系到我国重要战略性航运业和港口业、信息行业的升级发展,因此,智能船舶成为这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与此同时,我国智能船舶的发展也处于良好的政策和科技发展环境。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智能船舶作为中国制造2025中重点发展的高技术船舶被重点提及。今年8月,我国通过并发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大力发展“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核心战略。与此同时,与智能船舶研制息息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产业,我国的发展并不比日韩两国差,从一定程度上,我国甚至超过日韩。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蓬勃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业界应采用造船企业、船配厂商、船级社、航运公司联合的方式开展智能船舶的研究,在船载系统和岸基系统分析软件的算法,分析软件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协议以及高速无线远距离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同时,利用中国相关人员在ISO/TC8中负责秘书处工作和担任副主席的优势地位,组织并支持国内相关专家参与智能船舶类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并逐步将关键技术或产品转化为国际标准输出,从而占领未来智能船舶的建造及服务市场,以提高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