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挂年画

春节范文

  • 卫生院迎新春团拜会致辞
  • 中国春节的习俗风俗大全
  • 市新年茶话会上的致辞
  • 春节联欢会主持词
  • 2011新春贺卡祝福语
  • 春节风俗习惯
  • 春节后收心会交流发言稿
  • 杂志社报刊迎新年春节致辞
  • 春节促销活动主题
  • 僳傈族年节
  • 春节 我给大家讲年的故事
  • 迎新春祝福贺词
  • 春节同学聚会新年致辞
  • 2016自制春节对联
  • 华人姓氏的来源 百家姓
  • 2017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
  • 寒食节的风俗、习俗
  •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 关于元旦的由来和习俗盘点
  • 国庆节的的由来和习俗
  • 端午节饮食保健习俗

春节习俗:挂年画(1196字)

复制范本 免费下载 打印范文
【EEGU范文】

南方网讯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挂年画 兰荷菊梅开满墙,满屋似闻花芬芳。 引来燕雀檐前闹,直冲屋里抖翅膀。 这首咏年画的诗,描绘了春节将至,家家户户挂年画的新气象。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中,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早在尧舜时期,年画就已出现了。至今,广大农村每年春节还有张贴年画的传统。 年画中,要以门画起源最早。它是由古时的门神画演变而来的。关于“门神”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称之门神”。 到了唐代,便由真人秦叔宝、胡敬德出来代替假设中的神荼、郁垒了。据《三教搜神大全》称:“户神,唐秦叔宝、胡敬德二将军也。”据传说:“唐太宗不豫,寝门外鬼魅呼号,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宝奏曰:”愿同胡敬德戍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无事。固命画工绘二人之像于门,邪崇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可见,门神与门画是有密切联系的。民间还有将钟旭作为门神贴于门首的传说。钟旭之为门神,看来也是”刻画效象、冀以御凶。“ 到了宋代,逐步演化成了木版年画(分为着色、套色两种),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明末清初,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潍县的年画。均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版画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曾先后传入日本和英、德等国。始于南宋的福建年画,畅销南洋,深受欢迎。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多以五谷丰登、春牛、婴儿、风景、花鸟等为内容。后来,上海郑曼陀把月历和年画合二而一,制成“月历牌”年画和挂历年画,至今风靡全国。 解放后,新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多以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劳动生产、建设四化等为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目前,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年画已可用多种先进方法印刷。形式多种多样,有中画、屏条、挂签、斗方、窗顶、桌围、灶画、喜幅等数十种形式。题材十分广泛:有山水花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等广泛的内容。 风格各异: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天津“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著称;山东潍县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则以粗壮、朴实见长。漳州年画,黑底粉印,绚烂多姿,浓丽凝重,独具一格;佛山年画,色彩鲜明,红底黑版,质朴动人,别有风韵;上海月历牌年画胶版精印,细润柔和,色彩缤纷,别饶风趣。此外,还有四川的锦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都具有独特的风采。如今,新春佳节贴年画已遍布城乡。(编辑:姜志)

年画   习俗
>> 查看更多相关范本

免费下载模板

  • 春节习俗:挂年画范文.doc

2025 范文大全 eeg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