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绵阳市统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加快”的工作要求及全省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一主三化三加强”发展路径,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目标,以深化统计服务为重点,以创新完善统计制度为动力,全局上下狠抓落实,开拓进取,争创一流,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顺利推进
在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在市委检查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市统计局学习实践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一个不少,自选动作力求创新,班子分析报告获得100%的高度好评。先后开展职工外出参观、骑车健身和拓展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
二、统计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
努力搞好2011“统计优质服务深化年”活动,创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容和优化服务环境,努力实现绵阳统计由知名度向美誉度转变。
一是创新服务理念,树立服务科学发展新思路。形式多样地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实现了统计发展理念由自身发展为主向自身发展与需求发展并重和以政府统计为主向政府统计与社会统计并重两个转变,以“科学发展”为导向,树立了与统计与发展互为一体的“大服务”理念。
二是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科学发展新水平。首先是强化统计服务产品,塑造统计服务品牌。以需求为导向,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重点,重新梳理规范统计服务产品,对统计分析类服务产品进行全新改版,规范格式,从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时效、服务效果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和跟踪落实。巩固并加强了《统计要情专报》、《重要统计信息快报》、《统计月报》、《省市县主要经济指标选编》、《绵阳统计年鉴2011》等传统统计产品,创新编印了《绵阳经济发展与展望》、《绵阳经济社会发展60年》、《绵阳统计分析》等特色产品,将重要指标数据第一时间送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同时积极征求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分析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打造统计分析精品,增强统计参谋能力。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统计分析精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今年随着市委主要领导的调整和灾后恢复重建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强力推进,绵阳统计系统勇挑重担、超常付出,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绵阳市近几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等高质量统计分析精品23篇,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表扬达14篇次。第三,积极申报全省统计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中标省统计局招标立项的重点调研课题5个,位居21个市州首位。今年1-6月,市统计局共编发统计分析和专题调研报告25篇、《统计简报》3期,提供统计政务信息72条,被省政府办公厅采用3条,国家统计局采用5条,省统计局采用46条。
三是提升服务质效,发挥服务科学发展新优势。突出“发展为先”、“服务为民”意识,深入开展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企业能耗、生猪价格与生产等社情民意专项调查。高质量完成了《季度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查》、《绵阳市大春备耕及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绵阳市生猪生产情况专题调查报告》、《绵阳“5.12”地震灾后重建一周年调查报告》、《全球金融危机对绵阳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调查报告》等7篇社情民意调查,多篇调查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三、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绵阳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在国家及省政府经普办的业务指导和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与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紧紧围绕《四川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实施方案》要求,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立足抓基础、力求高质量,切实开展普查各项工作。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对全市18万多家单位、27万多户个体经营户的单位清查、入户登记、资料审核、数据处理及上报等各项技术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在全省交叉检查中受到一致好评。
四、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认真落实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严把数据资料质量关。一是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分级负责制度。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三级联动的数据质量责任制,层层负责,严把数据搜集关、汇总关、审核关。二是及时准确收集处理基层基础数据。对纳入全省考核的20个专业统计工作所涉及的大量的报表基础数据,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和要求组织和实施催报、处理、分析。三是加大专业间的协调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沟通、衔接,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统计调查数据有理有据。四是完善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召开数据审核评估会议,对基层上报的原始数据实行审核制度,对重要数据实行联合会审,确保了全市主要指标数据准确,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时序进度,客观反映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年,绵阳还在推广“统计代理制”、积极探索建立统计数据第三方评估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数据管理、审核、评估等重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整体上不断提高。
五、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有新突破。今年,根据省局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工作需要,新成立了灾后重建监测办公室和服务业监测办公室,建立了灾后重建监测指标体系,对去年512大地震后“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一系列指标进行专门的统计监测,建立和完善了服务业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统计调查方法。二是基层统计基础软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为全市乡镇配备了“统计专用”电脑和打印机。三是在江油开展了建立“统计机构第五级”(乡镇统计站)试点,努力夯实乡镇统计基础。四是统计信息化建设有新进展。今年投入30万元,做好统计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完善工作,改造局域网络,新建了视频会议室,配置了视频会议设施设备,构建了全市统一、兼容、共享的统计数据平台。
下半年,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举措,专门建立“一主三化三加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专项统计监测,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服务。
二是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加大对今年新修改颁布的《统计法》和新出台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贯彻力度,强化各方面主体的统计法律法规意识。同时做好统计从业资格的专项执法检查。
三是加快统计改革,深化统计优质服务。建立和完善关于结构、质量、效益、民生等反映科学发展的统计指标,拓展统计服务范围,重点围绕灾后重建、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科技创新、生态文明、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等,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从长远发展战略上提供决策参谋。开展《绵阳汽车市场专项调查》、《绵阳灾后一年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绵阳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调查》、《绵阳12户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情况调查》等一系列专项调查工作。
四是积极推广“统计代理制”,进一步加强园区统计,建立“统计机构第五级”试点,探索建立“乡镇核算中心”,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五是完善数据评估体系。今年将积极创新建立统计数据第三方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加强数据管理、审核、评估等环节,不断规范统计业务流程,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六是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今年,将按照“借助外力、整合资源,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大统计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力推进“三上”企业联网直报、乡镇信息化等工作。计划投入10余万元全面改版提升统计信息内网,加快统计外网信息更新频率,体现时效性,使之成为全市统计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权威平台。
七是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